🎊 百越民族是亚洲南部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壮、侗、布依、仫佬、毛南、黎等七个民族

百越民族是亚洲南部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壮、侗、布依、仫佬、毛南、黎等七个民族

百越民族是亚洲南部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

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壮、侗、布依、仫佬、毛南、黎等七个民族和越南的岱、侬、泰、布依、热依、高栏等六个民族,可以视为壮侗民族;而中国的傣族,老挝的佬、普泰、泐、润、央、赛克,泰国的泰族(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也有泰族)、佬族,缅甸的掸族,印度阿萨姆邦的阿洪人为傣泰民族。以上这众多的民族,共约8 000万人,分布在8个国家,[1](P58)他们都是同源异流民族,与古代百越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亲缘关系。

越族从夏、商、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一个他称,是指使用 “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人们共同体,由于内部 “各有种姓”,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大江大河的下游,故战国时将之称为 “百越”。 “百越”一词的概括是十分准确的,它实际是指在广大的分布空间内,既有地区特点又有文化共性的一个民族群体。这从语言学上可以找到证据,即以百越为主体发展而来的民族主要是壮侗语族各民族,他们的语言有壮语 (广西、云南、广东)、布依语(贵州)、傣语 (云南)、侗语 (湖南、贵州、广西)、水语 (贵州)、仫佬语 (广西)、毛南语 (广西)、黎语 (海南岛)、泰语 (泰国)、老挝语和掸语 (缅甸东北部)、黑泰、白泰、侬语、岱语、土语 (均在越南北部)、阿含语 (印度阿萨姆邦,已消亡)等。著名语言学家李方桂又将壮侗语族称为 “侗台语族”,并划分为两个语支、五个语群,即台语支分为北部语群 (壮语北部方言、布依语和分布在泰国北部的石语)、中部语群 (壮语南部方言、越南东北部的侬岱语等)、西南语群 (泰语、老挝语、掸语、阿含语、越南西北部的黑泰白泰红泰语、云南傣语),侗水语支分为侗语群 (侗语、仫佬语)、水语群 (水语、毛南语)。[2](P687)从语言学家的结论中可以看到,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中南半岛的众多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共性是巨大的,同样表明了这些民族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亲缘关系。

在中国南方、中南半岛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大江大河,河流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在此客观外在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古老族群——百越民族群体,随着历史的发展,以百越民族群体为主体,在内部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下,经过融合、分化与重新组合,形成了现代壮侗语诸族和傣泰民族。

恩格斯曾说:从来就 “没有一条国家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3](P176)所以,要想完整地把握认识百越民族群体和以之为主体发展而来的现代各民族,就必须对中国南方及中南半岛这个大范围作全面地审视,作历史的整体研究。

古代百越民族群体的分布区,北至北纬32度,南到北纬16度,西至东经94度,南到东经124度,其北与中原华夏文化相连,西北以巴蜀荆楚为界,西方以印度为邻,东临大海,南接中南半岛,整个分布呈半月形。从现代国家的地域观点看,主要是中国的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诸省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从历史的地域观念看,他们却是连成一片的,具有共同的地域。在这个半月形地区内,空气湿润,气温高,雨量充沛,是热带亚热带气候,有众多的动植物,为民族群体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富有特征的自然生态资源;这一地区大小河流密如蛛网,最有代表性的河流从东向西有长江、闽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诸河流之间分布着的山地、山前台地、丘陵、盆地,犬牙交错,溪流纵横其间,使各个时期的百越民族群体及其后裔都可以选择适合于他们的生存之地。总之,越民族群体的居住环境总的说来是分布在平原低地、山间盆地和靠近江河湖海、水道纵横的地区,这样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相互作用,便表现了固有的文化特质,如稻作文化、居住干栏、文身断发、龙蛇崇拜、悬棺葬俗、垦殖山田等,而且尽管各地的越民族群体及其后裔在类似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的文化虽各有个性,但共性也是明显的,即地理生态环境类似、社会发展类似、但地域却不一定相连,在相距很远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却具一定的共性。凡此种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是决定百越民族群体历史发展最为重要的客观外部条件,正是在这相同或相似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条件下,在相同的地域内发展起来的共同经济生活、文化特征、心理素质,构成了他们鲜明的历史个性。

但由于地域分布的广大,接触的民族众多,民族间的相互影响极大,与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相比,更为重要,是本质性的,即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的是居于东部地区的部分受华夏族和后来以华夏族为主体发展起来的汉族影响较大。一般来说,中原汉文化对红河以东百越民族后裔的影响带有较为浓重的政治倾向,例如设置郡县、移民屯垦,更主要的是儒家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大大加快了其自身的发展进程和自然同化过程;而印度佛教文化对红河以西百越后裔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内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山地车选多少速骑起来最好
🎯 bet3365info

山地车选多少速骑起来最好

📅 07-12 👀 1113
ios16.4.1 邮件长时间后台刷新问题
🎯 365足球规则

ios16.4.1 邮件长时间后台刷新问题

📅 07-18 👀 4685
大众捷达和别克英朗哪个好一些
🎯 bet3365info

大众捷达和别克英朗哪个好一些

📅 07-12 👀 6589